治理“征信修复”乱象八问八答
发布时间:2022-03-15

1.请问,是否存在“征信修复”概念?个人信用记录是否可以修复?

答:不存在“征信修复”的概念。目前,所有规范征信业、征信机构的相关法规、文件、制度中,均未提及“征信修复”的概念。

在公共信用信息领域存在“信用修复”的概念。“信用修复”一般是指信用主体为积极改善自身信用状况,在整改纠正失信行为、消除不良影响后,向认定失信信息的单位或归集失信信息的信用平台网站的运行机构提出申请,由认定单位或归集机构按照有关规定,将信用主体移出严重失信主体名单,终止失信信息公示,以及标注、屏蔽或删除失信信息等行为。“信用修复”适用范围是公共信用信息,即国家机关等在依法履行职责提供服务过程中产生或者获取的社会信用信息。开展信用修复的系统(平台)有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信用中国”网站等,其修复内容是撤销相关信用措施,如终止失信信息公示等。

广大群众要厘清“征信修复”与“信用修复”的区别,切勿轻信网络上征信修复的虚假宣传。

 

2.对于网络上个人征信可以进行修复的概念是否应该转化为个人征信可以提出异议?什么情况下个人可以向人行提出异议申请?

答:征信系统不存在“征信修复”的概念,网络上个人征信可以进行修复的虚假宣传实质是故意混淆征信异议概念,误导信息主体认为“失信后”可以对正确记载的征信信息进行修复。事实上,根据《征信业管理条例》等规定,无论是征信机构还是商业银行等信息提供者,都无权随便更改、删除征信报告上展示无误的不良信息。但信息主体认为征信机构采集、保存、提供的信息存在错误、遗漏的,有权向征信机构或者信息提供者提出异议,要求更正。征信异议本质上来说是一种“改正错误”的纠错机制,有别于“失信后”为重塑信用而进行的修复。

 

3.“非法征信修复”常见套路有哪些?

答:市场上所有关于“征信修复”“征信洗白”的宣传都是虚假的、非法的。他们假冒权威专家、专业律师等,故意混淆“信用修复”与“征信修复”“征信异议”的概念。以“征信修复、洗白、铲单”“异议投诉咨询、代理”为名,开展虚假宣传。诱导信息主体委托其“代理征信维权”,要求信息主体提供身份证件、银行卡号、联系方式等重要敏感个人信息,并支付高额服务费。有的收取高额费用后失联,有的教唆个人用“非恶意逾期”等理由无理投诉,甚至伪造虚假材料等非法手段进行恶意投诉。通常修改失败后,“非法征信修复”团伙不仅会出现不退款或失联的情形,甚至会威胁信息主体财产安全。

根据相关规定,任何机构都不得擅自修改展示无误的征信报告,一旦发现违规删除、修改,将面临严重的处罚与责任追究。因此,所谓的商业性的、明确收费的“征信修复”都是骗人的,切勿轻信。利用此类非常规手段维权,不仅不能清除展示无误的不良信用记录,可能还会对个人造成不良影响,造成个人信息被非法使用,严重的甚至还会涉嫌参与违法犯罪活动。

 

4.征信报告及不良信息的定义是什么?出现不良信息后的正确应对措施又是什么?

答:征信报告全面、真实记录信息主体在银行借债还钱、遵守合同和遵纪守法情况,既有按时还款的记录,也有信息主体不按时还款,或者借钱不还的记录。目前个人信用记录主要储存在人民银行征信系统中,并以征信报告的形式依法对外提供查询。

不良信息,是指对信息主体信用状况构成负面影响的下列信息:信息主体在借贷、赊购、担保、租赁、保险、使用信用卡等经济活动中未按照合同履行义务的信息,行政管理部门对信息主体的行政处罚信息,人民法院判决或者裁定信息主体履行义务以及强制执行的信息,以及国务院征信业监督管理部门规定的其他不良信息。

如果个人征信报告上已存在不良信息记录,首先需要信息主体核实该笔不良信息记录是否客观、真实。若该笔不良信息为客观事实,机构并无上报错误,任何机构和个人均无权修改、删除,信息主体应当在日后信贷活动中注意按时还款,避免逾期,保持良好的信用记录;若该笔不良信息存在不符合客观事实的情况,信息主体应当收集相应证据,向机构或人民银行提出征信异议。

另外,为给予失信信息主体保护和重新开始的机会,《征信业管理条例》第十六条规定:“征信机构对个人不良信息的保存期限,自不良行为或者事件终止之日起为5年;超过5年的,应当予以删除。在不良信息保存期限内,信息主体可以对不良信息作出说明,征信机构应当予以记载。”因此,出现逾期等不良信息时,信息主体应立即终止不良行为,如及时还款等。若有特殊情况造成不良信息的,也可申请对不良信息作出声明。

 

5.网上有专家解读说短期逾期的话只需要欠款人在补足欠款后主动联系银行,争取不上报征信记录的说法是否可取?

    答:征信报告客观记录信贷事实等信用信息,只要逾期事实发生,都会在征信报告中客观记录。因此,网上专家提出的与银行联系,争取不上报征信记录的说法是不可取的。

信息使用者如银行等金融机构在贷款审批时,根据信息主体的资信状况、失信程度以及机构自身内部风险控制政策及手段措施,进行全面综合分析评估。其中,信用记录是一个重要的参考因素,但绝非决定性的、一票否决式的准入条件,更不存在人行征信系统黑名单之说。广大群众要理性认识信用报告上的不良记录,不要过度解读不良信息的负面作用,自觉接受过去的不良行为对个人信用状况带来的不利影响,并在以后的信用活动中,积累个人正面信用记录。

 

6.个人信息主体合法维权渠道是什么?若出现错误或者遗漏的征信信息应该如何处理?受理机构是否有权收取费用?

答:根据《征信业管理条例》第二十五条规定,信息主体认为征信机构采集、保存、提供的信息存在错误、遗漏的,有权向征信机构或者信息提供者提出异议,要求更正;第二十六条规定,信息主体认为征信机构或者信息提供者、信息使用者侵害其身合法权益的,可以向所在地的国务院征信业监督管理部门派出机构投诉。

若出现错误或者遗漏的征信信息,信息主体可直接向金融机构、监管部门等公布的官方渠道反映诉求,进行征信异议申请,受理机构都无权收取任何费用。

 

7.如何维护良好的个人信用记录?查询个人信用报告是否收费?

答:在金融活动特别是信贷活动中,信息主体应主动保持与银行或金融机构间畅通的联系渠道,合理负债,量入为出合理安排还款时间,避免出现逾期。如果已经产生逾期,应积极采取措施与机构沟通,避免再次产生逾期。

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保护个人隐私信息,不要点击不明来源的链接。不要把身份信息,如身份证、身份证号码及银行卡卡号、密码、手机号码等信息随意提供给他人,避免身份信息被盗用,如发现自己个人信息已被盗用,应尽快向公安机关报案,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按照《征信业管理条例》等规定,个人查询本人信用报告每年前2次免费,个人每年查询第3次及以上的,每次收取服务费10元。

 

8.个人征信报告的查询渠道有哪些?

答:分为线上线下两种查询渠道。线上查询可以在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官方网站(https://ipcrs.pbccrc.org.cn)查询,也可以通过云闪付APP、部分商业银行网银、手机APP等进行查询。线下查询可携带本人有效身份证件在中国人民银行各分支机构及各查询代理网点进行查询。

 

经过以上问答

你是否对“征信修复”骗局

又有了新的认知呢?

如果你的个人征信报告上的信息出现了错误

应该怎样应对呢?

 

信息主体认为征信机构采集、保存、提供的信息存在错误、遗漏的,有权向征信机构或者信息提供者提出异议,要求更正。信息主体认为征信机构或者信息提供者、信息使用者侵害其身合法权益的,可以向所在地的国务院征信业监督管理部门派出机构投诉,均不收取任何费用!

 

让我们携起手来

通过正规渠道依法维护征信权益

一起向“征信修复”骗局

Say  NO

 

来源:中国人民银行重庆营业管理部


用科技引领小贷

重庆众安小额贷款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17众安小贷®版权所有 渝金[2017]389号
渝工商备220190107105527109431号 渝公网安备 50022502000404号

关注众安小贷